南水北調工程2014完工 北京水資源將緩
據程靜介紹,目前,本市每年用水總量在30億到40億立方米,由于地表水可用量越來越“金貴”,全市供水一半以上是地下水。
為保障本市供水,北京已經建立了四大應急水源地,其中,懷柔、平谷、昌平為地下水源地,房山張坊為地表水源地。
本市平均每年利用應急水源地供水在1億到2億m3。例如去年,本市汛期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。為此,啟動了懷柔、平谷、昌平三大應急水源。
程靜表示,要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,尚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竣工,引水入京。但這項工程推遲到2014年才能完成。在南水北調進京前,北京水資源將處于極度緊缺狀態。對此,本市將啟動建設新的應急水源地。目前,水務部門正在與地質勘測部門聯合,在平原地區尋找地下水儲備豐富的地區。
新建應急水源地,將根據北京市地面每年的沉降速率等方面的具體數據,規劃時不在地面沉降嚴重地區開發建設,并及時對地面沉降嚴重地區采取補救措施,這樣有利于在枯水時期超采地下水。
相關新聞
北京打造世界城市永定河“添彩”
巴黎有塞納河、倫敦有泰晤士河,北京建設世界城市,是否將有“世界性”河流?
今天上午,市水務局局長程靜做客城市服務管理廣播時表示,今年啟動北京“母親河”永定河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工程。年底,平原城市河段將呈現景觀;五年后,干涸50多年的永定河將全線恢復水域生態。
今年,北京將建設“世界城市”寫入政府工作報告。而目前公認的世界城市都有一條世界性的河流。因此,北京對于河流水域的治理不能忽視,尤其是對于“母親河”永定河。
程靜介紹,永定河斷流50多年,上游來水量從上世紀60年代的每年30億m3,降至近10年的每年不足1億m3。去年上游來水更是跌入谷底,只有2000萬立方米。
如何將一條干涸的河流重新“裝上水”,并形成生態景觀?程靜表示,今年啟動永定河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工程,總投資170億人民幣。
其中分三段治理:三峽段長90公里,呈現青山綠水景觀;平原城市段,即三家店至大寧水庫30公里;平原郊區段,從南六環到出境。
這些水從哪里來?程靜表示,一方面利用再生水,每年約1億立方米;另一方面是將石景山區等西部工業用水,納入再生水利用范圍,這樣保證上游官廳水庫來水注入永定河,每年約2000萬立方米。
同時還將建設雨洪利用工程,讓雨水留在河道。
程靜表示,永定河生態走廊將建6個湖泊,其間用溪流串聯,讓水流循環。預計今年底,平原城市段將治理完成,調水后呈現景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