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處理劑阻垢性能的測定——極限碳酸鹽試驗法
水處理劑阻垢性能的測定——極限碳酸鹽試驗法
1. 0方法提要:
試驗水在50℃±1℃的水浴中不斷濃縮,隨著濃縮倍數的上升,水中CO2不斷逸出,PH不斷上升,導致溶解在水中的重碳酸鹽的平衡關系被破壞,溶液中出現CaCO3微晶,當達到相當大的過飽和度時,CaCO3晶體由溶液中析出產生沉淀,此時所對應的M循稱為極限碳酸鹽堿度。
2. 0試劑和材料:
試驗方法中所用試劑和水,在沒注明其它要求時,均指分析純試劑和GB/T603之規定制備。
2.1 鹽酸:C(HCL)約0.1mol/L。
2.2 硝酸汞:約0.01410mol/L標準滴定液。
2.3 0.1%甲基橙水溶液。
2.4 二苯卡巴肼混合指示劑
稱0.5二苯卡巴肼和0.05g溴酚蘭溶于100ml95%乙醇中,貯于棕色瓶,有效期六個月。
2.5 0.5mol/l的硝酸溶液。
2.6 0.01mol/lEDTA。
2.7 PH=10氨性緩沖液。
2.8 鉻黑T指示劑。
2.9 鈣指示劑
3. 0儀器和設備
3. 50℃±1℃恒溫水浴;
3.225ml移液管,錐形瓶(250ml)
4. 0試驗步驟:
4.1 配制試驗用水(或現場水);
4.2 配制含阻垢劑2mg/ml的貯備液;
4.3 準確量取1000ml試驗水于1升燒杯中,準確加入試驗所需阻垢劑一定毫升數,攪拌均勻后,將燒杯置于50℃±1℃水浴中進行蒸發濃縮,當出現輕微浮垢或沉淀析出時,即分析水中的總堿、CL-。每次取樣后,補充含有同等濃度等體積的試驗用水。
5. 0終點判斷式為:△A=CL循/CL補—M循/M補≤0.2,當△A≤0.2時,也可在M循不再增加時,即確定試驗終點。一般每輪試驗所需時間為30-48小時。
6. 0備注:
6.1做該試驗時,*好用現場水,因為試驗室配制水影響大,特別是配水采用Ca(HCO3)2貯備液后,就難免會出現△A還很大時,就出現浮垢沉淀,被誤認為試驗已到或快到終點,然后進行分析,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差;
6.2該試驗受氣溫有一定的影響,天氣冷,濃縮慢,時間延長,極限碳酸鹽堿度就高些,天氣熱,濃縮快,時間短,就容易出現沉淀,極限碳酸鹽堿度就相對低些。